医院新闻

小暑时节如何养生?

时间:2024-07-08 来源:中医科

小暑,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一个节气,夏天的第五个节气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说:“暑,热也,就热之中分为大小,月初为小,月中为大,今则热气犹大也。” 小暑在今年的阳历七月六日,这时候天气非常热,但不是最热,故称为“小暑”。

小暑为六月节,暑为热,热之中分为大小,月初为小,月中为大。暑热深入,便忧热烦渴。“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”,从小暑到大暑这段时间可谓是一年中非常容易生病的15天。

中医认为,暑为阳邪,其性炎热,暑多夹湿,最易伤气以及损伤心阳。因此,小暑节气应特别注意平心静气以养心神,防暑避暑以祛湿气,同时还要注意劳逸结合、注意休息。

一、饮食养脾方面

小暑时节属于中医中的长夏范畴,也是长夏的开端,湿热蒸腾是长夏的典型特征。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曰“脾主长夏”,脾脏喜燥恶湿,容易被长夏的湿邪所困,要格外注意养脾、健脾,一旦受湿气伤扰,则会导致脾气不畅,在内会导致其他脏腑功能降低,在外则易被外邪侵犯。小暑时节气候炎热潮湿,人体出汗多、消耗大、湿气重,更容易出现周身乏力、脾胃不和的症状,使得本来就在夏季属于高发症的消化道疾病,更加多发频发。因此饮食方面要以清暑祛湿、健脾养胃为原则,饮食上可以多选用如薏苡仁、红豆、百合、莲子、莲藕、山药、茯苓等清热利水、健脾祛湿的食材。养脾的要点除了要避免饮食不节、不洁、偏嗜等不良习惯外,适量、清淡、富有营养也是需注意的。

二、情志养心方面

中医认为夏主火,心属火,心气通于夏,夏季养生重在养心。《黄帝内经·素问》记载:“心者,生之本,神之变也,其华在面,其充在血脉,为阳中之太阳,通于夏气。” 根据中医藏象理论,人体的情志活动与五脏密切相关,其中心为“五脏六腑之大主”, 有“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”之说;心主神志、在志为喜,小暑时节的情志调节应当保持心神安宁、平心静气,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,使心情舒畅、气血和缓。相反,若情绪过度亢奋、喜乐不休,则会损伤心阳,使精神萎顿、神识恍惚;若过度抑制情绪,使“气不得泄”,亦会损伤心阴,使心悸不宁,心烦失眠。

三、养阳运动方面

从中医理论讲,夏天是阳气最旺的时节,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,注意保护阳气。《黄帝内经》曰:“春夏养阳”,借助阳热之天气,有利于助长人体之阳气,排出体内沉积的邪毒湿气。夏季天气炎热,可适当户外活动来活动筋骨,调畅气血,养护阳气,以微微汗出、自觉舒适为度。

这里再推荐5个养生食物,美味又健康,赶紧收藏。

1、绿豆芽—补充水分

小暑节气后,餐桌上建议适当多些绿豆芽。夏天出汗多,用绿豆煮汤来补充也是理想的方法。此外,建议餐桌上加盘绿豆芽,尤其是发芽4至7天的绿豆,在发芽过程中维生素 C 会增加很多,而且部分蛋白质也会分解为各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,可达到绿豆含量的七倍。

2、黄鳝—滋补养生

“夏令之补,黄鳝为首”,小暑后的黄鳝圆肥丰满,肉嫩鲜美,营养丰富,是滋补的好食材,特别对身体虚弱、病后以及产后之人更为明显。

3、丝瓜—平痰喘

中医认为丝瓜性寒、味甘,入肝、胃经,具有消暑利肠、祛风化痰、凉血解毒的功效。除此之外,如出现痰喘咳嗽、乳汁不通、热病烦渴等也不妨试试食用丝瓜来辅助治疗。

4、冬瓜—增食欲

中医认为冬瓜味甘、淡,性微寒,入肺、大小肠、膀胱经,能清热化痰、除烦止渴、降火解毒、利尿消肿。冬瓜含有多种维生素及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,能够调节人体的代谢平衡。

5、乌梅—促进食欲

夏天乌梅饮不仅可以补充水分,还可以起到生津止渴、开胃、促进食欲的作用。乌梅饮中可以加少许的冰糖、蜂蜜或桂花酱,以改善乌梅酸涩的口感。如要增强乌梅饮提振食欲的作用,还可以加山楂一起熬制。(文:张明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