医院新闻

二十四节气养生——秋分,当滋阴润燥守健康

时间:2024-09-26 来源:中医科

“燕将明日去,秋向此时分”。秋分,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,秋季第四个节气。秋分至,昼夜均,寒暑平。我国南方的气候从这一节气开始正式入秋。

秋分时节光照减少,日短夜长;气温下降,温差增大;空气干燥,湿度偏低。此时节保健的关键是要防燥邪。燥邪易伤人体津液,肺失津润,功能必然受到影响。

穿衣:“秋冻”忌受寒

早秋以热、湿为主;中秋前后又以燥为主;而到了深秋、晚秋,却又以凉、寒为主,夜凉白天热,温差大。秋分时节衣服宜缓穿缓脱,穿轻薄保暖又不感觉热的衣服。应根据气温变化,及时增减衣服,增强机体抵抗力,预防外感风寒,注意保暖,以解秋燥。俗话说,春捂秋冻,不生杂病,但不要一概而论。年老体弱或急、重症的患者,根据个人实际情况添加衣物。切忌受寒,导致疾病的发生。

饮食:以谷类为主,少辛添酸

《饮膳正要》提到,“秋气燥,宜食麻以润其燥”。秋分时节宜平补,饮食清润,适当多喝温开水、淡茶和汤,以水解燥;适当多吃水果、蔬菜,少吃辛辣食物,以润清燥。食物多样,以谷类为主。根据粮食、蔬菜、水果等食物的自然收获期,选用应季蔬菜、水果。不要在秋分时节吃辛辣、刺激、生冷食物。少吃寒凉食物。重点养肺,少辛添酸。

起居:心平气和,早睡早起

秋分时节要保持心平气和,睡眠充足,以静化燥;早睡早起,露头而睡;室内空气要流通、湿润。秋季早睡早起,顺应了秋收的特点,早睡以利于阴精的收藏,以顺应阳气之收敛;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,使肺气得以舒展,且防收敛之太过。我国地域辽阔,各地气候相差悬殊,四季长短不一。每天的起床时间,原则上与太阳升起同步为准。

出行:吃动平衡,强健体魄

秋分时节加强耐寒锻炼,不仅以动御燥,还有助于增强人体对寒冷的耐受适应能力,提高冬季抗寒能力。多晒太阳,多到户外活动。秋高气爽,观赏自然风光、游览名胜古迹使人心旷神怡,心胸开阔。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,累计150分钟以上;主动加强运动,最好每天走6000步左右。运动以秋游、打太极拳、大步健行方式为主。

推荐食谱

山药百合大枣粥

材料:山药90克,百合40克,大枣15枚,薏仁30克及大米适量。

做法:将山药、百合、大枣、薏仁、大米洗净煮粥,每日2次服用。

功效:滋阴养胃,清热润燥。

沙参玉竹麦冬鸽子汤

材料:沙参 15克、玉竹 20克、麦冬 15克、枸杞 5克、蜜枣25克、鸽子1只。

做法:将鸽子收拾干净,可整只也可斩块,焯水,洗去血水备用。蜜枣和枸杞冲洗沥干待用。玉竹、沙参、麦冬各泡20分钟后洗净备用。把所有材料倒入锅里,加1.6~2升水。大火煮开后调最小火煮1.5~2小时,加适量盐调味即可。

功效:养阴生津。

芡实茯苓猪肚汤

材料:茯苓20克,芡实20克,猪肚半斤。

做法:将猪肚收拾干净,冷水入锅,放入姜片、葱结、料酒,大火煮几分钟,再将猪肚捞出冲洗干净。然后将猪肚切成细条,放进炖锅中。芡实、茯苓、红枣清洗干净,放进炖锅中。倒入足量清水,大火煮开,转小火炖煮一个半小时,猪肚变软糯后加盐、胡椒粉调味,再煮5分钟关火出锅。

功效:健脾养胃。

(文:张明娟)